孔子

    孔子,孔丘即孔子,【公元前551年(庚戌)9月28日~公元前479年4月11日,即农历八月廿七~农历二月十一】,名丘,字仲尼。华夏族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)人,祖籍为宋国(今河南商丘市夏邑

    宓不齐

    宓不齐,宓子贱(前521年或502年—前445年),名不齐,字子贱,春秋末年鲁国人(一说宋国人),孔子的得意门生,孔门七十二贤之一。曾任单父(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)宰。他注意修养,有君子之德,《公冶长》载孔子称

    宁武子

    宁武子,宁武子,姓宁,名俞,谥“武子”,故称宁武子,春秋时卫国人,卫文公、成公时大夫。卫文公执政有道时,凡是有能力的人皆可循渠道而得以发挥他的才智,宁武子在这样的清平之世,没看到他有什么建树和功绩,可见他的智

    齐景公

    齐景公,齐景公(?-公元前490年),名杵臼,齐庄公的异母弟,春秋时期齐国国君,在位五十八年,有名相晏婴辅政,国内治安相对稳定,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。本来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,嫡长子是他的哥哥光。崔武

    公冶长

    公冶长,公冶长(前519—前470),复姓公冶,名长,字子芝,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。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和女婿,“七十二贤”之一。一生治学,多次拒绝鲁国君主征辟为大夫,而是继承孔子遗志,教学育人,成为著名文士

    冉求

    冉求,冉求(前522年—?),字子有,通称“冉有”,尊称“冉子”,鲁国人。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。春秋末年著名学者、孔子门徒。孔门七十二贤之一,受儒教祭祀。以政事见称。多才多艺,尤擅长理财,曾担任季氏宰臣

    齐桓公

    齐桓公,齐桓公(?-公元前643年),姜姓,名小白,“春秋五霸”之首。齐国内乱,公子小白逃到莒国,公子纠的母亲为鲁国人,于是逃到鲁国避难。襄公十二年(公元前686年),公孙无知杀齐襄公,自立为君。次年,雍林人

    巫马施

    巫马施,巫马施(前521-?),姓巫马,名施,字子期,亦称巫马期。汉族,春秋末年鲁国人,一说陈国人,孔子弟子,七十二贤之一,以勤奋著称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一载,他为单父(今山东菏泽市单县)宰时,“以星出,以星入,

    颜无繇

    颜无繇,颜路(前545年—?),颜氏,名无繇,字路,世称颜路,春秋鲁国(今属山东省)人。他是孔子爱徒颜回(颜渊)的父亲,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。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。元文宗天历三年(1330年),被封为杞国

    宰予

    宰予,宰予(前522年—前458年),姬姓,宰氏,名予,字子我,春秋末期鲁国人,思想家、儒客先贤。孔子著名弟子,“孔门十哲”之一,“孔门十三贤”之一。能言善辩,曾从孔子周游列国。游历期间,常受孔子派遣,使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