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虎

    阳虎,阳虎(生卒年不详),姬姓,阳氏,名虎。春秋后期鲁国人。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(季平子、季桓子)家臣,通过控制季孙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。而后在和鲁国三桓的斗争中遭遇失败,逃往齐国后又遭到迫害,辗转逃到晋国,受

    崔仲方

    崔仲方,隋博陵安平人,字不齐崔猷子。少有韬略。北周时,武帝有灭北齐之志,乃献二十策。入隋,与高颍议正朔服色,并劝除六官,依汉魏旧制。出为虢州刺史,上书论取陈之策。帝悦,进位开府。及伐陈,为行军总管。文帝仁寿初

    颛孙师

    颛孙师,颛孙师(公元前504年—?),复姓颛孙、名师,字子张,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,孔门十二哲之一,受儒教祭祀。颛孙师为人勇武,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“性情偏激”,但广交朋友。主张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,祭思敬

    何桢

    何桢,西晋庐江灊人,字元干。素有志略。仕魏为秘书右丞、廷尉。入晋,为监军,武帝泰始八年讨匈奴刘猛,累破之并以计杀之。官至光禄大夫。封雩娄侯。以文学见称。

    仲由

    仲由,仲由(前542年——前480年),字子路,又字季路,鲁国卞人。“孔门十哲”之一、“二十四孝”之一,“孔门七十二贤”之一,受儒家祭祀。仲由性情刚直,好勇尚武,曾陵暴过孔子,孔子对他启发诱导,设礼以教,子

    申党

    申党,申党,春秋时期学者、孔子弟子,孔门“七十二贤”之一。

    公山不狃

    公山不狃,公山不狃是春秋时期鲁国人。他双字姓公山,名不狃(也作弗扰、不扰),字子泄。公山不狃和阳虎同时,都是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家臣。季桓子非常器重公山不狃,派他担任季孙氏的私邑——费邑(费县)的邑宰。这一年是鲁

    高柴

    高柴,高柴(前521年-前393年),华夏族,齐国人。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,字子羔,又称子皋、子高、季高、季臯、季子臯,少孔子三十岁。孔门弟子中从政当官最多次、最长久、最公正廉明、最得民心的父母官,也

    公叔文子

    公叔文子,公叔文子,名拔,或作发,单谥为“文”,全谥为“贞惠文”,世称公叔文子,乃卫献公之孙,又称公孙拔。公叔文子(?-公元前497年),公叔氏,名发,一名拔,谥号为“贞惠文子”,故称公叔文子,春秋时卫国的卿大

    子服景伯

    子服景伯,子服景伯,即子服何,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。公元前前492年,桓公、僖公的宫殿大火,子服景伯救火,安排得当。前488年,吴王夫差与鲁哀公盟会,向鲁国索要百牢。子服景伯称吴国将亡。季康子讨伐邾国,子服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