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敏中,白敏中(792年-861年),字用晦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人,祖籍同州韩城(今陕西韩城),郡望太原阳谷(今山西太谷),唐朝宰相,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。白敏中进士及第,早年曾入李听幕府,后历任大理评事、殿中侍御史、户部员外郎、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兵部侍郎。唐宣宗继位后,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,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,又升任右仆射、门下侍郎,封太原郡公。咸通二年(861年),白敏
李开先,(1502—1568)明山东章丘人,字伯华,号中麓。嘉靖八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官至太常寺少卿,提督四夷馆。罢归,治田产,蓄声伎,家居近三十年。征歌度曲,为新声小令,诗歌豪放,尤工词曲,不循格律,诙谐调笑,信手放笔。自谓藏曲最富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目。曾刻元乔梦符、张小山小令。作传奇《宝剑记》,又有《登坛记》,今佚。又有《词谑》、《闲居集》。
毛泽东,毛泽东(1893年12月26日-1976年9月9日),字润之(原作咏芝,后改润芝),笔名子任。湖南湘潭人。中国革命家、战略家、理论家、诗人,中国共产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,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。从1949年到1976年,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。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、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。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
孔子,孔丘即孔子,【公元前551年(庚戌)9月28日~公元前479年4月11日,即农历八月廿七~农历二月十一】,名丘,字仲尼。华夏族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)人,祖籍为宋国(今河南商丘市夏邑
宓不齐,宓子贱(前521年或502年—前445年),名不齐,字子贱,春秋末年鲁国人(一说宋国人),孔子的得意门生,孔门七十二贤之一。曾任单父(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)宰。他注意修养,有君子之德,《公冶长》载孔子称
宁武子,宁武子,姓宁,名俞,谥“武子”,故称宁武子,春秋时卫国人,卫文公、成公时大夫。卫文公执政有道时,凡是有能力的人皆可循渠道而得以发挥他的才智,宁武子在这样的清平之世,没看到他有什么建树和功绩,可见他的智
齐景公,齐景公(?-公元前490年),名杵臼,齐庄公的异母弟,春秋时期齐国国君,在位五十八年,有名相晏婴辅政,国内治安相对稳定,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。本来齐景公并非齐灵公的嫡长子,嫡长子是他的哥哥光。崔武
公冶长,公冶长(前519—前470),复姓公冶,名长,字子芝,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。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和女婿,“七十二贤”之一。一生治学,多次拒绝鲁国君主征辟为大夫,而是继承孔子遗志,教学育人,成为著名文士
冉求,冉求(前522年—?),字子有,通称“冉有”,尊称“冉子”,鲁国人。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。春秋末年著名学者、孔子门徒。孔门七十二贤之一,受儒教祭祀。以政事见称。多才多艺,尤擅长理财,曾担任季氏宰臣
齐桓公,齐桓公(?-公元前643年),姜姓,名小白,“春秋五霸”之首。齐国内乱,公子小白逃到莒国,公子纠的母亲为鲁国人,于是逃到鲁国避难。襄公十二年(公元前686年),公孙无知杀齐襄公,自立为君。次年,雍林人